My pages

This page shows my ...

2009年8月17日 星期一

談「伊媚兒」

相信很多人都會收到公司、工作單位、廣告信件、或任何的伊媚兒(電子郵件),有人常會說某單位、某人寄來的信件,常常是垃圾郵件,自己也觀察到所服務單位統一寄發的郵件,常常發現有幾種現象:第一、郵件之標題主旨不清不楚,第二、郵件內容缺乏相關較完整的說明,甚至是完全空白,第三、附加檔案之檔案名稱內容不明確。

當有前述的這三種現象的電子郵件,這時看郵件的人在不能夠快速了解郵件內容,當有空時或許會多按幾個鍵,開啟檔案看看內容,沒空時恐怕就是直接刪除了,那麼這樣的郵件信息傳遞不就中斷了,自然也失去了這封電子郵件的意義。

如何改善收發電子郵件傳遞訊息的前述現象呢?就是本著前文「從對方的角度思考」來準備所要寄發電子郵件的內容:

  1. 郵件標題主旨應該簡明扼要,讓看郵件的人在第一時間,就能判斷瀏覽此郵件的重要性、需要性。
  2. 在郵件內容之說明,必須儘可能完整詳細,以能夠傳遞訊息讓看郵件的人了解,為發佈電子郵件的首要目標。
  3. 如果郵件中有附加檔案,最好是檔案名稱就能反映出檔案內容,好讓開啟郵件的人,願意地、必要地、自動地開啟附加檔案來瀏覽檔案。

以上三個原則,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其實也不難,重要的是秉持著「從對方的角度思考」的工作理念,畢竟要發出一個郵件,不外乎就是想要將訊息傳達給需要的人,如果不能引起有需要的人的興趣,進而去主動開啟郵件,那麼這個電子郵件是個失敗的通知。

再者,若從行政效率的角度來探討,通常一個電子郵件發出去,說不定有幾百個人接收這個訊息,做一個算術題:如果有300人收到郵件,如果每個人要多花10秒鐘去開檔案才能瞭解電子郵件內容,那麼總共就是用了3000秒,也就是50分鐘的時間,如果發郵件的人能夠多花5分鐘,而能夠使每一個收到郵件的人節省10秒鐘,大家可以想一下,「一個人5分鐘,全公司50分鐘」,這樣的省時投資值不值得?

對一家公司而言,員工們每天都要收到許多封電子郵件,一封郵件多花10秒、或甚至1分鐘,這可是「積少成多」啊!相信老板們會在意的,而員工們更不希望因為收發郵件的不順暢,而干擾了原有工作的作業。

以發電子郵件的這件小事,在「從對方的角度思考」模式下,或許也可以在無形之中,提升公司的行政效率,不知讀者們的看法如何?

2009/08/16

相關連結:講一個完整的故事往上一層級之思考

data 與 information

data是數據、資料的意思,而information為資訊、訊息、消息、情報資料之意。本文以data與information為題,以中文來說,就是「數據」與「資訊」。

以研究工作來說,不管是跑程式、做實驗,都會得到很多分析的、實驗量測得到的數據,光是看數據其實是不夠的,做研究的目的,就是希望能由「數據」中得到想要了解的「資訊」。所以在研究上,就常常需要應用統計方法去對「原始的數據」做進一步的解析,以期望得到「有意義的資訊」,作為後續研究的參考與應用。

昨日收到教務處轉寄的本學年度全國聯合登記分發各群組、各校、各系的最低錄取分數與錄取人數等相關數據資料,從一大串的數據資料中要去看到、得到想要知道的資訊,其實就需要對「原始的數據」做進一步的統計分析,如何對數據資料作處理,要得到怎樣的資訊,其實還要思考想要知道或了解的內涵為何?

「數據」是靜態的,他們就是在那裡,想要從一推數據資料得到想要的「資訊」,還是需要人的解讀,如何「將數據轉換成有用的資訊」,是每一個人需要去學習的技巧與技能。

以股票族為例,每天都要看到密密麻麻的各類「數據」資料,如何從中擷取得到想要的、有用的「資訊」,確實有賴有經驗的判斷,所謂炒股票,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還是需要認真的解讀市場上所看到、所收集到、所能夠參考的數據資料,經由自我的評估分析,不管是統計的、數學的、自我認知的各種方法,總要從「數據」之中轉換得到個人想得到的「資訊」,才能做出理想的股票買進賣出的判斷。

公司的老闆、單位的主管在做政策的決定時,往往也是必須有足夠的「資訊」,而資訊的來源,當然就是各種「數據」,可能來自市場的回饋,研究部門的研究結果,生產部門的生產數據,等等重要「原始的數據」所呈現的「有意義的資訊」,做為決策選擇的重要依據。

「數據」是無所不在的,「數據」是需要收集的,「數據」不是理所當然的,「數據」是應該有根據的,「數據」是不能憑空想像的,「數據」是不能無中生有的,「數據」必須是可靠的,「數據」本身都有其隱含的意義,如何將眾多的「數據」轉換成有用的「資訊」,當然需要去學習,更重要的是理念的建立,也就是「將數據轉換成有用的資訊」的基本理念。

數據資料大家都有,而數學統計之各種分析手法大家都會,甚至從原始數據到分析數據大家都看得到,然而如何解讀出有用的資訊,仍要人來判斷,所謂「戲法人人會變,巧妙各自不同」,相信只要多做練習,從數據的收集、分析、到解讀都能夠得心應手。

「數據」與「資訊」的差異、理念,希望讀者能夠體會,多收集數據、多分析數據、多多解讀數據,相信一定可以獲得想要知道的資訊。

2009/08/16

相關連結:談「直線式」與「迴圈式」之行政措施知行止

從對方的角度思考

「體貼」、「同理心」、「設身處地」、「推己及人」、「旁觀者清」,這些說法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從對方的角度思考」。

首先來說「體貼」,男女朋友間非常在意的一件事就是「體貼」了,有人會說某人很體貼,其實,體貼就是「從對方的角度思考」,只有站在對方的處境去思考、想像,才能知道對方的需要,譬如說在親人、朋友受到挫折的時候,適時地來一句關心的問候,工作中汗流浹背的時候,遞上一條毛巾、或端上一杯水,都可以讓人覺得體貼,因為體貼的人,總是能夠「從對方的角度思考」,而瞭解到對方的需要。

哪些時候需要「從對方的角度思考」,以寫書面報告、做口頭報告來說,也都要想著一件事情,就是站在讀報告、看報告、聽報告的人的角度去思考,因為寫報告是要寫給別人看的,口頭報告是講給別人聽的,千萬不要以「自我陶醉」的方式在寫報告、進行口頭報告,要訓練自己「從對方的角度思考」,想一下讀者想要看到的、有興趣的內容是什麼?想一下聽眾想聽的、想得到的是什麼?相信「從對方的角度思考」可以讓自己的報告更具說服力。

又從公司與顧客的角度來探討一下「從對方的角度思考」的需要性,人們常說:「顧客永遠都是對的」,這或許是訓練員工耐心、以及與顧客應對的一種方式,如果能帶入「從對方的角度思考」,也就是以顧客的角度來思考,相信員工們會更有「同理心」、「設身處地」的思維來面對顧客,如此更能夠適切地應對顧客的需求、疑問或甚至不合理的要求。

再來談一下老闆與員工的相處之道,如果雙方都能夠互相的以「設身處地」的「同理心」,「從對方的角度思考」,那麼是否更能降低所謂的勞資糾紛之可能性,更能創造勞資雙方的雙贏,老闆與員工都可以試著以「從對方的角度思考」來了解彼此的需求、訴求,而能夠謀求對公司最有利的方案,那當然老闆與員工們就更能夠因而獲得共同的利益。

還有很多事,都需要「從對方的角度思考」,或者說從第三者的角度、從旁觀者的角度,或者由前文提到的「你我他他」的方式來思考。例如兩軍作戰,不就是要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才能尋求克敵制勝的戰略戰術,其他如夫妻、情侶間的相處之道,老師的授課,同事間的工作協調,工作夥伴的分工合作等等,在在需要「從對方的角度思考」。

請大家可以多嚐試「從對方的角度思考」,相信可以讓您在職場上、人際關係上、待人處事上,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2009/08/03

相關連結:往上一層級之思考大往小來

2009年8月11日 星期二

如何講一個完整的故事

如何講一個完整的故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故事要講的精彩,要引人入勝,確實是需要一些技巧,以及相當的練習,對於不習慣於說話的人,可能就會感覺要講一個故事、或甚至講一個完整的故事,有其困難度,本文嘗試來探討如何講一個完整的故事。

要講故事,先來想一想,聽眾想聽到的是什麼?又再思考的是故事中需要那些元素,才能夠構成一個完整的故事,首先,就是「人」,故事中一定會有各種角色,再來既然是故事,所以一定有什麼「事」,又大家在聽故事的開頭,不是常常說,「很久很久以前」,這就是「時」,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知道一個故事要有「人」、「事」、「時」,當然還要有「地」、「物」,故事發生的地點以及相關的物品吧!

所以說,要講一個完整的故事,就要包括:「人事時地物」,這五大項基本要件,對應於英文的6W,分別就是:who、what、when、where、what,其中事物都是what,還少了兩個W,那就是how、why,如何及為什麼,how、why其實是一個精采的故事,不可或缺的要件,而且必須有其特殊性才能引人入勝。

要說講故事,或許一開始有點難度,就從寫日記說起好了,記得小學的時候,常常暑假作業就是要天天寫日記,真的是一件苦差事,要說些什麼?寫些什麼才好?總覺得好無聊,為什麼要寫日記?因為當時真的是抓不到要領,不知道如何去寫日記。

譬如說,典型的小學生日記:「今天早上起床,刷牙、洗臉後,吃早餐,看電視,玩Game。」這樣就是一天的日子了!其實,光起床這件事就可以寫出很多東西,例如:「早上(時)在床上(地)醒來(事),我(人)還以為要上課(事),結果腦筋一轉還在放暑假(why),真的是讓我鬆了一口氣(how)。」這樣加上了「人事時地物」以及how and why,就多了一些趣味性了。

事實上,寫日記是在敘述自己的事情,一天當中當然發生了很多事,要拿什麼來寫呢?就是自己認為最有感想的事,那什麼是最有感想的事呢?就是會讓自己感動、有深刻記憶、需要記下來、怕將來遺忘的事,可以是趣味的、心痛的、感恩的、痛苦的、快樂的、各種酸甜苦辣的感受,都是可以記下來的事。

寫一篇日記,可以抓住一個重點,也就是以一件事為主軸展開敘述,可以從各種面向去思考探討,例如:看到一部電影很好看,很有體會、很有感覺、很有劇中人就是我的樣子,對劇情、場景、音樂、氣勢、人物、事件、想像力等,無一不是可以去記下來的。重點是:想要把心中的感覺,以文字的方式寫下來,留下來給自己看,留下來給將來的自己看!所以也不必想得太複雜,想到什麼就寫什麼,是重要的祕訣之一。

還有一個秘訣,就是第一個念頭,從第一個下筆的字,寫下去就對了,這樣做將會發現,原來寫日記是那麼簡單的事,更重要的是,不要擔心文法、筆順、修辭、語法等等,也會發現,原來腦袋裡的字彙、詞句、成語等,竟然都能輕易的表達出來。

講一個故事不難,重要在多練習,透過寫日記的方式,訓練一下自己的動筆能力,讓自己能輕易的寫出幾百個字,許多的段落,而能夠形成一篇日記,自然就是一個故事,這就是講一個故事的能力了。

08/04/2009

相關連結:談問「問題」的能力實力、表達能力與呈現度

free coun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