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pages

This page shows my ...

2009年12月23日 星期三

知行止

「知行止」這三個字的組合,也是林醫師提出來的理念,非常簡潔,值得大家一起來思考探討,在此就闡述一下自己的心得,提供大家參考。

什麼是「知行止」呢?「知」是知道、了解,「行」是行動、篤行,「止」是成果檢討與改進,以增進英語能力這件事來說,大概每一位學子,甚至是上班族的社會人士,都「知」道也有深刻體會認知,英語是國際化語言,已經是職場競爭力所不可或缺的指標能力之一,那麼學習英文,不論是閱讀、口說都要去身體力「行」,唯有真正的行動,英語才會有進步,在學習英語過程中,隨時都要自我檢視,檢視學習情形是否按計畫執行,學習成果是否達到預定目標,這就是「止」,更需要的是檢討之後的自我改進措施的「知」,再身體力「行」,再「止」的檢討改進,如此的循環過程,自然可以達到自己的目標。

我們都知道孫中山先生提倡「知難行易」,旨在鼓勵大家篤行,而「知易行難」不外是人類惰性之最佳寫照,王陽明先生所提倡的是「知行合一」,也就是最好能夠知之、行之,這也是最符合科學論證的實法,其實「知行止」也包含了「知行合一」的精神,更重要的精神在「止」,需要去自我檢討與改進,形成一個「知行止」的迴圈機制,也就是「持續改善機制」,也是一種「車輪模式」的循環改進機制

如果把「知行止」的理念應用到所謂的「修行」、「修身」呢?也是可以的,在「知」方面,大家都知道心存善念、心念正道,那麼就要去「行」,唯有篤「行」、身體力「行」,才是「知」的具體表現,當然也就是「知行合一」了,在「知」、在「行」之後呢?更要有「止」的動作,也就是暫停下來的自我檢討,思考做到了沒有?再重新的認「知」所謂的「修行」、「修身」,如此反覆「知行止」的過程,其實,如果能做到這樣「知行止」的循環過程,事實上,就是「修行」、「修身」了吧!

再以進行研究來說,也是需要「知行止」的精神,先有預「知」的研究方向與目標,擬定具體的研究方法與步驟,據以執「行」既定的規劃方案,有了初步研究成果,要以「止」來檢討改進,再據以修正研究方向與目標的「知」,再「行」、再「止」,不斷的循環「知行止」來達到研究的目標。

本文所探討的「知行止」理念,真的是言簡意賅,恐怕還是得由讀者們自行體會應用。

2009/12/02

相關連結:初積自走管理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

free coun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