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pages

This page shows my ...

2010年11月16日 星期二

「想需」與「所需」

上週日聽到林醫師提到如本文主題之「想需」與「所需」的概念,突然讓自己一怔,不免思考著忙碌生活中,到底什麼是「想需」?又什麼是「所需」?

在人生道路的旅途中,人們不免有太多想要追求的事物,簡言之,還是脫離不了功名利祿,除了物質面向的需求,也有精神面向的需求,但是哪些是「想需」?又哪些是「所需」呢?

「想需」與「所需」這兩個名詞湊在一起,果然可以帶起一些思考,對自己而言,果真是當頭棒喝!

以學校的研究工作來說,目前有多項計畫的執行,有國科會、也有與多家廠商之產學合作案,這樣多項的工作串在一起,就得好好思考什麼是「想需」與「所需」了?

在教學面上,在各個課程當中,著實花了很多力氣在準備教材,甚至也有出書的規劃,回顧近年來的教學工作,投注在講義編撰、作業及考試題目的設計與安排,事實上都佔據了不少時間與精力,上課中也幾乎全時做影音錄影,改作業也幾乎是有問必答,甚至也會對各科目製作學前、學後問卷調查與統計分析,在助教資源限制下,許多工作都是自己來,是的過去一直在做的這些事,肯定是在教學上的「所需」,也是自己的「想需」,所以自己才會去做,但是在個人的時間與精力容許範圍中的「想需」與「所需」,恐怕要得有另一番思考。

相信每一位上班族,在工作中恐怕都有與筆者類似的困擾,如何在「想需」與「所需」中抉擇?其實自己也沒有答案!

在日常生活中,自己也有不少的興趣與嗜好,例如氣功、武術是持續超過十年的休閒活動,彈鋼琴、吉他也是嗜好之一,不過近兩三年來,幾乎都呈現半停頓狀態,連帶也已經兩三年沒有新的創作歌曲,與林醫師學習易經,也是目前興趣學習的重心,平常也會寫一些短文,就如本文。這麼多生活面上的事物,在有限的時空,到底什麼是自己的「想需」與「所需」呢?

再進一步思考,除了由自己看自己的「想需」與「所需」,是否還有其他角度呢?有吧!老婆應該也有她所看到對我的「想需」與「所需」!父母也有對我的「想需」與「所需」之期待!小孩也是吧!

在工作上,應該也有各種面向的「想需」與「所需」,諸如老闆的、上司的、同事的、下屬的、整體公司的「想需」與「所需」,這些的「想需」與「所需」會有所衝突嗎?會有共同點嗎?

探討起來,每個人對自己而言,有對自己的「想需」與「所需」,而且在扮演不同的角色,所思索的「想需」與「所需」也可能是不同的,當為人父母及為人子女的「想需」與「所需」有不同嗎?老師與學生的「想需」與「所需」有不同嗎?男女朋友間、夫妻之間的「想需」與「所需」有不同嗎?同儕之間、僱傭之間的「想需」與「所需」有不同嗎?小我與大我之間的「想需」與「所需」有不同嗎?

說實在自己也無法回答如何抉擇「想需」與「所需」的問題,或許可以從「義」想起,也許就從「人事物之義理」來看「想需」與「所需」吧!

2010/09/03

相關連結:往上一層級之思考從對方的角度思考

No excuse!

“No excuse”在英文直接翻譯來說就是「沒有藉口」,為何要談論此主題,這是歷來在指導學生進行研究過程中,常發現的一個現象,就是不少學生會對自己該完成而未完成的工作,做出許多解釋,總是要再三的導正學生思維,所以就說「No excuse!」,希望學生能夠體會這是在職場上非常重要的工作態度與應對進退的原則。

在實驗室的group meeting或者是個別的meeting面談時,時常會討論到工作進度,這種進度的討論在業界也是很常見,不少公司依據其屬性,有的有晨報、週報、或月報,晨報就是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來個會議,檢討工作、檢討進度,或許也可能是主管政策理念的宣示、或者是同仁互相表達意見的機會。有的單位也會採行每週、或每月、甚至每季的工作會報,當然目的無他,都是要讓公司的業務能夠正常順暢的運作。

在實驗室指導老師與學生討論的議題,當然著重的重點在研究的工作進展,所謂「研究」,就是因為不了解才需要進行研究,研究的英文”research”,在字義來說,其實就是重複(re)的搜尋、尋找(search),希望透過重複找尋的研究過程,找到可行的方法、有意義的分析或實驗結果,來詮釋了解所未知的課題。

當工作上、或研究上遇到瓶頸,不易突破時,或許是因為某些個人因素、或軟硬體的設備因素、或甚至是不可預期因素等,都有諸多可能造成工作與研究停滯,或者是沒能有新突破與新進展的預期目標,這時工作人員的反應,有的開始努力找原因,其實能夠主動檢討原因是一件好事,但是切莫落入找「excuse」,也就是找「藉口」的泥沼。

本文要提醒大家的是,不管在學校作研究、或在職場上執行一項專案、工作,在與指導教授或主管討論進度時,若未能順利達成預期目標,應避免在解釋原因!因為未能達到預期之工作進度或目標,這已經發生了,也已是既成事實,概略的知道原因之後,重點在後續的處理方式,千萬不必、不要在解釋原因,「因為我的電腦掛了、儀器還沒有來、…、…,而且我都做了…、也做了…,但是就是…」,這些說明對主管而言,不啻是excuse,要知道主管在意的是後續如何改善以及何時能夠完成,以能切實完成達到工作目標,這才是討論的重點。

「No excuse!」是一句簡單的原則,有人常在做「Make an excuse!」的事,然而又不自知,如果每個人能夠設身處地以主管的角度來思考,就會知道,當聽到許多的解釋,也就是許多的excuse,這只會讓主管感覺,就是推託之詞,又主管關心的是如何完成任務,所以應對討論的重點,不在解釋未能完成任務的因素,頂多只是「簡述」所遭遇的困難或原因,應對重點:在提出對應問題的解決方法,以及預定完成的期程。

想想連男女朋友之間,常常會造成口角的原因,都是講太多excuse,「No excuse!」是個簡單明瞭的工作態度與應對進退原則,期許讀者們深思體會!

2010/08/30

相關連結:從英文字看生活態度專業致用、敬業樂群、樂業律己敬業、專業、樂業

擔任行政工作的中心理念與方法

在學校擔任教職工作外,也擔任過校內的相關行政職務,個人於接任一項行政工作時,是有一些中心理念與做法,或許因為職務的不同,會有些不同的作法,但是行政理念大致是相同的,本文就將「理念」稱之為「中心」,「作法」就稱之為「方法」,有道是:「中心不變,方法可變」。

學校的行政工作,如同政府機關或私人企業都有其組織運作以及企業文化,本文將不置啄於此面向,每個學校自有其學校之傳承、組織文化、辦學理念、教育目標與發展方向,又學校首長當然就是校長了,自有其治校理念與施政方針,同樣的政府機關與私人企業也都有其各自的特色,本文僅就個人於接手一項行政職務的作法與理念,與讀者分享。

接任一個單位的主管,首先要了解所能掌握的資源,包括:第一、人,有多少職員同仁共同共事,分別辦理哪些業務。第二、經費,白話文就是錢,亦即單位的年度預算與運用情形。第三、法,所謂依法行政,重要的就是了解單位所辦理事務的相關法規,單位所主管的事務法規等。第四、軌,除了法之外,事實上行政業務工作很難鉅細靡遺的完全以法來規範,因此各單位的行政業務必有其「常軌」、常規、原則、慣例、規則、規定等。綜合起來這些面向都是在了解背景、熟悉業務,簡而括之,就是「人、錢、法、軌」四字訣。

到任一個新單位,不論是主管或是業務人員,要了解單位、融入單位、熟悉業務,這是辦理行政業務的中心之一,而方法要訣就是「人、錢、法、軌」的四字訣,如何由此四字訣完成「了解單位」的這個「中心」一事,要運用何種「方法」來達成,就看每個人的創意作為了。

個人新上任一個單位主管,大概都會召開處室的內部會議,第一次會議重點通常有兩個,第一、闡述個人的工作理念與中心,第二、就前述所欲了解的「人、錢、法、軌」四個面向之資訊收集與了解。

在闡述個人的工作理念與中心,目的無他,就是在讓同仁同事間了解主管的行事風格與中心理念,個人常說的幾個中心理念是:隨時準備交接、服務、建立制度與機制、自走管理。而在行動面的方法上,有幾種作法:建立單位內部的電子檔案資料庫、單位網頁之經營管理、會議紀錄模式。以下就分別與讀者分享這些「中心」與「方法」。

「交接」:每一位主管或業務人員在接手一項新工作,就要有隨時交接的準備,因為單位組織的發展與運作是永續的,而主管職務、或行政業務人員可以說是過客,只是時間的長短而已,若能在初始擔任該行政工作階段,就建立起「交接」的理念,那麼單位就有跨出永續發展理念的第一步,同時也可降低未來在人事交接之不穩定的衝擊與影響。

「服務」:任何單位組織都有其特定的任務,然而不變的是「服務」的理念,建立「服務」的中心理念,當是推動單位業務之重要工作,要談服務之理念,就以supporting staff來說,staff就是通稱的職員、或說是單位的行政團隊,而supporting有支持、支援與支撐之意,言下之意,所有行政團隊的服務,在support整體組織之發展需要,在協助、協調、幫助各單位、乃至個人的行政服務。

「制度/機制」:每一個單位組織都有其既有制度,以能維持其組織的運作機制,制度與機制雖是相通但是仍有點差異,制度或許可以說是規章法制,而機制是讓規章法制能夠平順運作的方式。以學校的事務為例,其實每學期、每學年要做的事情、要辦理的業務,有許多是重複性的例行工作,一旦建立了制度,有了辦理的機制,再加入追蹤、考核改善的流程,自然辦理的業務,只有愈來愈完備、愈來愈上軌道。

「自走管理」:有了「制度/機制」,重要的就是運作的順暢性,以「自走管理」這個名詞就有許多面向的意義,諸如:自我規劃、執行、追蹤、檢討、改善,自訂目標,自訂工作內涵,自訂完成期限,自行檢視確認執行成效,甚至自我檢視如前述「交接」、「服務」及「制度/機制」的落實,這些都是自走管理的一環。

「電子資料庫」:由於電腦應用的普及與方便性,現今所有的業務工作無一不是透過電腦檔案來推動與傳遞。又單位組織中行政事務之持續性與常規性,也是眾所皆知的道理,凡是辦理過的業務皆需要有完整的建檔制度,除了書面資料外,最重要的就是電子檔案的管理,建立單位內部的電子檔案資料庫,理念上是:共同的、共用的、單一的、正確的、可隨時取用的、方便的、清楚的、明確的、可靠的、、等等,這些都是建構完備資料庫的中心理念。

「網頁」:有了前項的電子檔案資料庫,就是要公開化,如何將單位的工作情形、成果績效、以及任何辦理業務有用的資訊,能夠即時公告上網、公開週知也是一項重要工作,若說電子資料庫是單位內部之業務精華,那麼網頁的角色,當是可公開之外部資料庫,更可達到對外宣傳廣告的效果。網頁建置的中心理念是:公開的(opened)、資訊的(informative)、完整的(complete)、可應用的(applicable)、正確的(correct)、有效的(effective),還有很多更多的面向猶待行政同仁發揮創意。

「會議記錄」:很多人常會抱怨會開得太多,會議多這也是事實,但是會議多如果是必需的,那麼更重要的是什麼呢?就是會議紀錄與追蹤考核了!個人通常要求的、恐怕同仁都認為是吹毛求疵的,可能就是會議紀錄了,建立完備的會議模式,實為執行單位業務的重要關鍵,從會議議程準備、完成會議記錄、到上網公告與會議決議辦理情形之追蹤管控,在在需要有一套完備的機制以資運作。諸多業務除了內部運作外,常常需要與外部單位之合作協調與共同推動,不論是何種會議,既然已經召開,也有深入議論研討,若沒有將重點摘要列入記錄,那麼開會的討論價值何在?因此,只有透過明確的會議記錄,並據以推動執行,再加入追蹤考核,才能達到會議的真正目的,所以整套會議模式,尤其是記錄則是單位組織業務推動的根本,就連人員的訓練也都可以由會議記錄開始。

行政工作林林種種,看起來繁瑣,但是仍有其規律性,並且通常是有跡可循,如何由新手接任、到老鳥的熟悉業務、甚至創新的行政思維與作法,實在是端看個人是否投入工作,而組織的制度與機制運作,確實是可以降低一些人為因素之影響,或者更能夠激發出創造性的行政措施。

最後,本文提出另一個重要的中心理念是:今日的工作都是為明日作準備。因為人員是暫時的、而單位組織是永續的,並且單位組織要有長足的成長發展,個人的成長與發展才有意義。

本文所述僅為個人的看法,不免有以管窺天之迷失,畢竟行政真的是一門處理人事物的大學問!

2010/08/16

相關連結:談「直線式」與「迴圈式」之行政措施談「流程化」之行政措施「水來土掩」與「挖水溝」Data vs. information

free counters